VR創業之路并不是那么順暢,很多公司在創業后的20個月即宣告倒閉,那么這是為什么呢。
為什么VR創業公司20個月就倒閉呢?可預見的原因有三個:
1)2014年-2015年期間,VR這一新穎的概念首次出現,資本熱情極高,一時間從新聞媒體到各大行業研究所,頭條無不如出一轍,手機盒子遍地開花,催生了一大批追趕風口的同類公司。
2)而到了2016年,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整個智能產業投資的盲目熱情開始冷卻下來,融資開始緊縮——米多娛樂就曾在今年試圖進行過一次A輪融資,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再加之由于硬件技術的不成熟,消費級市場遠未打開,創業公司在盲目擴張下出現財務困難,最嚴重的直接出線資金鏈斷裂,董事長欠薪跑路。
3)技術發展永遠只會前進,不會倒退,可產業則不同:任何新型技術的市場化都要經歷一個S型的先升、后降、最后回歸理性的曲線波動。
在發展期前期,資本必定大量涌入,產業泡沫涌現;隨后溫度迅速下降,馬上由“風口”變“寒冬”,行業進入過度悲觀期;
直至最后技術發展日益成熟,第二、甚至第三批企業崛起,市場趨向成熟與理性。
也許20個月正是VR行業的周期規律,同時,它還有可能是整個智能行業的周期規律。
“VR元年”的噱頭從2015年炒到2016年,仿佛下一秒就能突破技術極限,上下游全線爆發;
也就會有如前文里漢恩互聯在VR浪潮渾水摸魚的鬧劇出現。
但真要說16年是VR元年其實也沒錯:這一年里我們迎來了眾望所歸的HTC Vive、Oculus Rift、以及中國境內全面斷貨的索尼PSVR;
虛擬現實行業——尤其是PC頭顯類產品——的確有了長足的進步。
然而技術的積累始終需要時間的沉淀;目前核心技術成本過高、低端產品泛濫于市、以及內容產品的嚴重缺失這種種問題真的不是單靠資本涌入便能夠快速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