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的游戲無疑會吸引大批好奇心旺盛的孩子們去玩,那么VR市場該怎么面向兒童市場去進行開發呢?
VR 絕對是今年科技圈大熱關鍵詞。
隨著移動 VR 的推廣,我們逐漸能看到 VR 慢慢進入普通大眾的生活之中。
不僅成年人對 VR 著迷,孩子們也能感受到全新科技的魅力。不少公司也發現了其中商機,致力于為孩子打造專有的 VR 體驗。
目前駐地洛杉磯的體驗游戲公司 Seedling 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他們給孩子們帶來了全新 VR 游戲 Maze,孩子們能夠先用實體玩具拼出自己的迷宮。
迷宮拼好之后,用手機拍一張照片,就能通過手機應用在迷宮內增加攔路的障礙物或怪獸。
然后,孩子們就能夠戴上 Cardboard 頭顯進入迷宮,親身體驗冒險之旅。
不僅如此,他們還可以和家人朋友分享迷宮體驗,全家都能獲得美妙的 VR 體驗。
Seedling 認為,互動創新型游戲在生活中很有價值,孩子們通過在游戲中扮演角色、完成任務,能夠學到不同的社會分工和各種技能。
現代社會中,我們的教育忽略了一些技能的培養,而 VR 游戲剛好能夠填補這一空缺。
Seedling 不是唯一想要打開兒童 VR 市場的公司。
玩具公司美泰(Mattel)最近聯合谷歌開發了全新 View-Master 頭顯。
其使用方法和谷歌 Cardboard 類似,用戶只需要在手機中安裝對應的 APP 然后插入 View-Master 中即可觀賞 3D 虛擬世界。
和 Cardboard 不同的是,View-Master 更重要的是與科教內容的結合。
美泰與谷歌合作給孩子們提供了實地探索世界各地的機會,能把孩子們帶到外太空、其他國家、或是動物世界之中。
同時,美泰還與國家地理雜志合作,提供實景野生動物 VR 體驗。
讓孩子們足不出戶就能看到澳大利亞的袋鼠和考拉、亞馬遜叢林里樹懶和美洲豹、以及非洲大草原上的獨特生物。
正如美泰公司的口號所說:“ 孩子要在體驗中學習”。

年紀小的孩子或許很喜歡觀看 VR 視頻,但大一點的孩子就不一樣了。
研究顯示,年紀稍大的孩子更喜歡在虛擬世界里主動創造。
對這些孩子來說,即將推出 VR 版本的沙盒游戲 Minecraft(我的世界)就很適合他們。
Minecraft 讓每一個玩家在三維空間中自由地堆砌不同形狀的方塊,就像數字版的樂高玩具一樣。
孩子們可以在單人或多人模式中將各種方塊以巧妙的組合方式搭建成建筑物或是藝術品。
而在 VR 版本中,孩子們能夠在虛無一物的空間內充分發揮創造力。
通過網絡與千里外的小伙伴合作分享成果,還能在虛擬世界里爬上自己創建的高樓、城堡、鐵塔,對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非常有益。

如今的孩子大多屬于吃穿不愁的一代,而對于玩具的選擇也一直受到家長們的重視。
所謂寓學于樂的玩具,無非就是以下幾類:從有趣的體驗中收獲知識;
鼓勵孩子動手操作;或是把孩子們聚在一起,增加他們的互動合作能力,培養社交精神。
VR 游戲的優勢就在于能最大程度地實現上述幾種效果。
從這點上來看,上面介紹的 3 種 VR 游戲之中,Seedling 的 Maze 無疑是最能發揮寓教于樂這一特點的。
拼裝迷宮的過程鍛煉了動手能力;戴上頭顯后使用手機應用進入虛擬世界的做法則充分地利用了 VR 的優勢,給孩子們足夠的新鮮感;
最重要的是,孩子們還可以相互分享迷宮體驗,和家人朋友一起共享快樂。
Maze 在充分利用了新科技的神奇特性之外,同樣致力于引導孩子與別人相互交流。
這也讓我們明白,科技的進步不應讓人們都躲進屏幕背后,能夠促進交流的新科技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同。
美泰的 View-Master 以身臨其境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大自然,介紹我們生活的城市、國家、地球、甚至宇宙,都是很好的學習過程。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VR 技術給孩子們帶來的新鮮感可能不如成年人想象的那么多,因為兒童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十分強大的。
不少實驗都顯示,孩子們并不會覺得 VR 是特別新奇的事物,當然一開始可能會覺得有意思,但很快也就習以為常了。
因此對于孩子們來說,使用 VR 介紹自然與世界可能和普通的視頻效果相差不遠。
Minecraft 的確也能鍛煉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同時讓孩子進入自己搭建的建筑里走一趟也是很有吸引力。
但本質上看,該產品無非是在原有玩具的基礎上單純地加入了 VR 技術,并沒有考慮到如何進一步擴大 VR 體驗的技術優勢。
其實和 VR 電影類似,如果不能以技術出發,切實滿足用戶需求,并帶來新穎的體驗,而是純粹堆砌 VR 元素的話,是很難得到用戶認可的。
不得不說,在所有類型的玩具中,具有社交屬性的玩具普遍價值較高。
因為它能讓孩子們盡可能多的接觸外界環境,這也是學習知識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而家長們也更愿意為孩子購買此類玩具,VR 游戲開發商們不妨多從這個角度入手,設計出更適合小孩子,也更能打動家長的 VR 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