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電影市場目前還存在著一些障礙,這里跟大家聊聊到底存在著哪些障礙吧。
拼接障礙
縫合360度畫面是一個高勞動密集的過程。想象一下,要把來自不同的VR攝像機(通常拍攝不止一個機位)拍攝的、從8到17甚至是24個鏡頭拍攝的鏡頭。
在3D中,達到30幀/S或60幀/S都具有相同的曝光、色彩平衡等等。事實上這純粹就是個體力活。
最終得到的合格內容產品的成本是8000-20000美元/分鐘(意味著,每部5分鐘的360電影的成本可能在40萬-100萬美元,這還僅僅是拼接的成本)。
即使如此,每分鐘的拼接內容也需要花費一周的時間才能完成。
實現軟件自動拼接需要通過復雜的算法解決。這對絕大部分拍攝公司或者硬件制造商來說依然面臨的是缺乏人才的問題。
這里面甚至包括那些已經獲得數千萬美元的創業公司(看到這句跑跑車腦子里不禁開始過list……)。
對于這些創業公司來說,它們具備正確的專業知識,不幸的是,其中一些創業公司在這些專業問題上的虛假做法會傷害到這個行業。
因為這些虛假的信息會讓行業低估了制作360視頻的真正成本和難度。
這就是這個行業今天的真實發展狀況。事實上(這類高難度的技術解決方案)只有像Facebook和Google這樣的大公司能夠嘗試,好消息是這些大公司在大約兩年前就已經開始著手了。

但其實,即使是這些強大的技術巨頭也不能完全解決算法拼接的問題(我們目前使用的技術名為‘光纖流’optical flow)。
如果允許我主觀點說,我認為目前“光纖流”的解決方案成功率可達80-90%左右。這其中Google的“Jump Assembler”堪稱是行業領導者。這么說是有道理的,一般來說,算法是Google的專長。
舉個例子,我最近執行的一個項目(見IN2報道過的紐約時報拍攝的好萊塢明星360短片),看起來是一個大牌明星出鏡的簡單的黑白電影系列作品。
實際是一個技術展示——可以用最少的手動VFX,通過“光纖流”技術完成幾乎100%的縫合。
這部系列短片總長在20分鐘左右,(按照上面的成本計算)所以我們幫助客戶紐約時報節省了至少大約25萬美元的成本。
并且在3周內就完成了9部短片組成的這個系列作品。這就是為什么VR專業人士更愿意在GoPro Odyssey攝像機(與Jump Assembler兼容)或其他類似設備上花費15000美元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