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aily 360是紐約時報推出的VR新聞視頻頻道,能夠讓你看到最真實的新聞現場,但是這個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
時報此舉體現了幾個目前無法克服的事實:
相對平面新聞報道,360度視頻只不過提供了更多的觀看視角,并不存在更“自由選擇接近事實真相”角度。
我們除了能看到普利策攝影記者們自身所處環境的畫面之外,依然無法自由選擇現場,當然這比單反的視角還是要進步了不少。
真正的一線新聞報道是個專業活兒,在VR拍攝目前尚無法實現像智能手機一樣,通過人人隨時上傳不同角度的影像來全方位分享“真相”時,專業新聞機構通過360度視頻的報道還是自己的優勢。
鑒于一線攝影記者的工作特性,目前的360拍攝裝備恐怕是無法滿足大部分報道需求,但是小快靈的拍攝裝備相比大型設備更適合這些記者們是肯定的。(看過《槍聲俱樂部》嘛?)
媒體從來都是大眾的,在大眾對VR認知率極低的狀況下,影響力媒體就先不要追趕這個技術時髦了,踏踏實實打出360度內容這張接地氣的牌是為上策。
以其他內容為優勢的媒體,也得考慮一下自己拿手的“那張牌”究竟是什么?一味追去技術上新奇快的結果勢必會失去原有的實力。

紐約時報不是榜樣,卻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至于三星,在新發布的主力機型連續爆炸的惡劣影響下,手機市場很尷尬,導致頭顯降價。
而Gear 360相機面對大眾用戶也一直業績不佳,想想也是:習慣了手機走天下的大眾,不會再接受手機之外的拍攝器材——何況這360相機既不比手機更小用起來還比手機麻煩百倍。
這時候聯手大牌媒體好處是,通過提供拍攝器材,不僅能讓Gear 360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時報記者手中,而且還借此機會給自己的內容平臺積累了非常不錯的專業內容。
唯一的有趣是:那些肩扛手持尼康佳能索尼專業拍攝器材的記者們,突然放下家伙事兒,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小球來,畫面還是挺帶感的。
對于國內的媒體或者社交平臺來說,360度新聞視頻絕不是一個好的效仿模式,平面的視頻和圖片還監管不過來呢,還360度?作死的節奏咩。
所以,在人家的網紅和媒體都舉著Gear 360貢獻內容時,咱們還是別怪自己的網紅刷口紅和都市報造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