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Iphone7的雙攝像頭一直被吐糟,不過這有可能會是IPhone7對AR技術的一個大殺招。
雖然蘋果在發布會上一直強調iPhone7 Plus這兩顆鏡頭拍照堪比單反的虛化和光學變焦效果。
然而,這兩顆攝像頭的作用,或許并不止拍照那么簡單。
當蘋果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Phil Schiller在臺上為觀眾介紹這款“目前最好的iPhone手機攝像頭”時。
實際上是把一個更加適合運行AR內容的設備推向了消費者市場。
為什么多了的一顆攝像頭魔力那么大?
實際上,蘋果并不是第一家推出雙攝像頭手機的廠商。
早在2011年,搭載雙攝像頭的手機已經出現在市場上,HTC G17、HTC EVO 3D 和LG Optimus 3D都搭載了雙攝像頭。
雖然這在理論上能夠讓手機具備拍攝3D照片和視頻的功能,然而因為當時的技術并不夠成熟,加上AR 的概念也不如現在普及廣泛。
“雙攝像頭”更多的是營銷噱頭而非真正給消費者帶來實用功能的技術。
接下來的幾年,華為、中興、奇酷、LG 等廠商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雙攝像頭智能手機,這項技術也隨著時間的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今年早些時候在谷歌推出的Project Tango時,不少手機廠商也宣布加入,將在不久后推出雙攝像頭的手機產品。
因此這次蘋果推出搭載雙攝像頭的iPhone7 Plus與其說是蘋果“要用雙攝像頭再一次改變世界”,不如說是蘋果只是順應了發展的潮流。
搭載雙攝像頭的手機,首先是在圖像采集上更有優勢。
首先,雙攝像頭的出現可以有效地解決像素點感光面積與像素提升之間的矛盾。
另外,雙攝像頭設計由于是將拍攝任務分擔到兩顆攝像頭上,最終成像質量是兩顆攝像頭的疊加。
因此,對單個攝像頭的成像質量要求相對不高,從而降低了單個攝像頭模組的高度,使得透鏡數目對手機厚度的壓力降低。
此外,無論是采用主輔還是平行原理的雙攝像頭,都能快速實現對焦,從而獲得更好的景深效果。
而且通過分析兩個攝像頭對現場的還原度,雙攝像頭在低光環境下的還原度也更高。
雙攝像頭之所以更適合AR內容,主要還在于,它能夠利用類似人眼感知立體信息的三角測距原理更快速準確獲得真實環境的深度信息。
照片的成像速度會因兩顆攝像頭同時參與對焦而與對焦物體形成三角測距原型,使距離的測試時間縮短,這也將帶來更好的 AR 體驗。

對開發者開放圖像API接口,蘋果當然不會讓這兩顆攝像頭“大材小用”
此前蘋果雖然沒有公布過任何在AR上的具體項目和計劃。
但是在這一領域卻動作頻頻,包括各種專利的申請、相關技術公司的收購以及對技術人才的招募。
其中與圖像采集關系最為密切的一次,便是2015年對以色列LinX公司的收購。
這家公司研發了一項能夠使用微型攝像頭陣列獲得高質量圖像與深度信息感知的技術。
因為要實現AR,在現實環境上疊加數字影像,對硬件首先就要求具備對真實環境的感知能力。
iPhone7 Plus這次搭載的雙攝像頭,很有可能就是采用了LinX公司的相關技術。
除了技術聯系最明顯的LinX,蘋果在此之前已經收購了諸多AR技術相關的公司。
在最近一次的專利申請中,蘋果提交了一項有關高視場AR顯示屏的技術,被描述為“頭顯的外圍設備“。
另外,還有包括可調節視覺模塊的護目鏡、識別用戶頭部動作姿勢以及手勢動作的技術等等。
而在收購上動作就更加頻繁了:瑞典面部識別技術公司Polar Rose、實時3D運動捕捉技術公司PrimeSense、德國增強現實技術公司Metaio、時面部表情追蹤技術的Faceshift、面部表情分析工具研發公司Emotient、定位追蹤技術公司 Flyby Media……
在人才招募上也是不遺余力:從2014年開始,蘋果就開始招聘有經驗AR和VR技術工程師。
之后還挖走了微軟HoloLens音效工程師主管Nick Thompson,以及雇傭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虛擬現實專家Doug Bowman博士……
雖然和其他科技巨頭相比,蘋果在這場VR/AR熱潮中更像是一個冷靜而謹慎的圍觀者。
然而這些頻繁的旁敲側擊的小動作,還是引來了業內人士的不少猜測:蘋果這次的雙攝像頭,是否只是在為 AR 發力做準備?
這樣的猜測也不是不無道理。
蘋果開放的圖像API接口能夠讓更多開發者為iOS擴展更多的AR內容。
大約在兩周前,據外媒信息報道,蘋果正在打造一款類似Snapchat的濾鏡添加應用。
著名移動分析師Benedict Evans也在蘋果iPhone 7系列手機發布后發表推文稱,期待看到Snapchat如何與iPhone 7 Plus的深度感知功能相結合。
一直宣稱自己對開發者越來越厚道的蘋果,當然深知只依靠自己的力量難以滿足用戶對應用的需求。
再加上已經積累的技術和人才基礎,蘋果當然是會讓這兩顆攝像頭“物盡其用”。
未來我們很有可能將會在APP Store上看到更多依靠雙攝像頭運行的好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