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工業領域都是非常難做的,不過隨著AR技術的橫空出世,似乎這些問題得到了解決。
AR如何解決工業的痛點
AR眼鏡的發明,最重要的是解放了員工的雙手,把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觸角延伸到產業工人的身上,讓他們初步享受到智能化和信息化帶來的便捷。
還能將工作和學習兩個工作場景融合起來,實現即需、即學、即用、即評。
先不說智能化,先把員工的素質提高起來,才有智能化的可能。
這也是我們選擇工業領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即使是那些最大型的企業,他們找不到好的手段來解決現有的痛點和困境。
針對三大困境和六大痛點,我們怎么應對呢?智能眼鏡只是我們基礎硬件平臺,我們還涉及到一些CV(計算機視覺)和大數據。
我們也做了一些比較深入的思考,形成了四大模塊功能的PSS系統,即工作輔助系統。
四大模塊中,實時指導解決的是熟練工人如何標準化,提高效率,避免失誤。
即便是素質很高的醫生,有嚴禁操作流程的外科手術,都可能出現把器械遺忘在病人體內的失誤,AR眼鏡就能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
第二個模塊是透明管理,解決了兩個透明化,一線員工工作的透明化,可以實時管理;第二個是大數據的透明化。
比如一個工人一個步驟花了多少時間,我們就可以提出新的方案,提高效率,或者有更好的績效考核的方式。
個人教練是個性化的培訓,可以針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培訓方案,用更低的成本實現更好的效果。
與實時指導相比,個人教練解決的是從生手到熟手這個過程的問題。
要實現一線員工的知識沉淀是很難的,首先他們是否愿意分享,分享的質量如何,找人培訓的話,可能沉淀很慢。
有了智能眼鏡就像有一個師傅陪著你。
用了它以后,因為有大數據,就可以跟其它人對比,并獲得反饋,這就是即需、即學、即用、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