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OZO這款VR相機已經正式公布了,那么它能不能讓諾基亞再輝煌一次成為VR相機界的霸主呢?
相信每個80后都有一段關于諾基亞的美好記憶,是的,第一部個人手機。
當年我拿著諾基亞“磚頭”興奮的時候,我知道這個來自芬蘭的企業注定將改變世界。
然而,后面就像所有人都知道的那樣,諾基亞成為移動通訊霸主。
再后來,中國的那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只不過諾基亞的輝煌僅僅持續十年。
恰恰又是十年后,諾基亞回來了,這次諾基亞還是帶著它那熟悉的身影,只不過諾基亞推出的VR虛擬現實攝影機。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諾基亞自發布OZO攝影機以來,其旗下的諾基亞科技品牌曝光度陡然升起。
這里就不再去講大家隨處可見的新聞,我就從一個經歷者的角度來講講。
Nokia OZO攝影機誕生的背景
2014年隨著Oculus的大熱,VR虛擬現實成為家喻戶曉的新科技。
對于虛擬現實影視內容創作來說,攝影機是必不可少的,而Oculus只專心研發終端播放設備和平臺。
傳統攝影機廠商都沒有推出拍攝設備的明確計劃,偶有幾家在也只是閉門造車做研發。
老牌器材廠商理光則乘勢推出民用設備Theta,一時之間火遍大江南北。
諾基亞憑借自己在手機和通訊設備研發方面的專利積累,開發設計了一站式解決方案OZO攝影機。
解決了市場上的痛點:傳統攝影機大廠還沒推出強有力的設備,民用市場開始普及概念,而面向中端商用的設備市場仍然空白。
諾基亞抓住這一時機,OZO攝影機可以說是面前市場上設計思路和工程集合程度最高最完善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攝影機+前后期)。
威銳影業作為大陸地區通過合作最早拿到諾基亞OZO的VR公司,對OZO進行了相關測試,并在最近制作了一個DEMO樣片。
在使用OZO之前,該公司的研發團隊也嘗試運用目前電影行業最高端設備為基礎進行一站式解決方案的研發,在今年4月推向市場商用。
這個解決方案在最終呈現品質和精確控制層面遠高于OZO,但是也受限于成本和產品化等諸多劣勢。
這就決定了制作設備和解決方案只適合對品質有極致追求的項目。
除了高端設備之外,筆者也測試過市面上各種主流的RIG全景支架,包括最常見的GOPRO HERO系列。
然而無論國外的支架解決方案還是中國無數創業公司的“一體機”,不得不回避的問題是目前在中端市場。
OZO的定位,策略和產品性能都是最好的,如果一定要找出OZO的劣勢,那就是它之前的定價,之前的60000美元。
Nokia OZO攝影機的工業設計之魂
諾基亞之所以是上個十年的通訊領域霸主,其獨具匠心的工業設計為之奠定基礎。
諾基亞的工業設計,集中體現在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
OZO的八目魚眼鏡頭和麥克風,定位清晰的3D+全景聲,一體化整合機身。
實時拼接軟件和后期合成拼接軟件都是目前VR全景攝影機設計和工程實現的“剛需”,而諾基亞真的通過OZO實現一站式整合。
一個導演攜帶OZO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拍攝制作工程,且所見即所得。
可以實時通過全景拼接預覽,Oculus DK2頭顯全景實時預覽指導表演。
OZO目前的效果不亞于佳能當年的5D MARKII。
幾乎每個見過OZO真機的人,都會對諾基亞OZO外形設計贊不絕口。
當然如果摸一摸OZO,還會喚起某些人曾經的“記憶”。
從專業人士的角度來看,OZO的前后期工作流程和一站式解決設計是值得高度贊賞的。
相比需要自己DIY的RIG支架系統,諾基亞OZO解決了制作團隊不必要的人力、財力和心力損耗。
想想我們在測試各種支架系統的那段時間,幾乎成了“科學小達人”,燒錢也是杠杠的。
OZO的后期工作流程略簡潔,卻也基本可以保證從拍攝到輸出能夠獲得一定品質的視頻。
隨著OZO的市場推廣,后期中用到的常規合成軟件,特效軟件,拼接軟件也逐漸支持OZO的導入和工作流程,方便后期做更為精準和復雜的處理。
諾基亞OZO對標JAUNT 誰才是霸主
提到諾基亞OZO,就不得不提目前和OZO對標的JAUNT,JAUNT作為VR初創企業。
在資本市場走的相當活躍,其VR虛擬拍攝設備也成為目前中端市場被廣泛運用的設備之一。
JAUNT和NOKIA之間也在設備層面有很多的合作。
除了JAUNT之外,市場上的另一對標就是Facebook推出不久的Surround一體機。
不過Facebook并沒有批量生產的意圖,而是開源放出,這一招使得國內有大量的創業企業紛紛照搬。
不過這些似乎都不是諾基亞的值得焦慮的競爭對手,最可怕對手是那些還沒有出來露臉的。
據小道消息,RED(美國數字攝影機),SONY索尼,還有其他幾家傳統設備廠商都在研發設備。
等到這些企業進入VR設備領域,定將是一場空前的大亂斗。
不過對于內容制作者來說,那時候也許才是真正的“黃金時代”。
從我們使用OZO的經驗來說,我們仍然會首選OZO作為中端解決方案,其拍攝效果基本能滿足中端內容項目需求。
以目前對VR內容市場的認識來說,OZO的先天優勢已經凸顯,一站式解決方案,大廠品牌保質,中國本土化。
最最最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目前定價已經降低到32萬人民幣。
不過不要以為32萬人民幣就是最終價格,因為要高效使用OZO創作。
還必須配備SDI線,采集卡,MAC PRO或者高配的MAC BOOK,DK2和磁盤陣列。
所以如果想高效使用OZO,至少還要投入10萬人民幣在這些(必要)設備之上。
諾基亞OZO還有哪些提升的空間
毫不掩飾地說,沒有一個完美的設備就如沒有一個完美的戀人一般,情人眼里出西施。
決定是否購買或使用某設備的判斷前提是項目需求和預算。
OZO的價格制約了其大面積普及運用,當然對于國內“錢多”的VR創業圈來說,這根本就不是個事兒!
不過對于某些PGC團隊購買OZO仍然是有相當壓力的。
這也是諾基亞在美國除了零售外也通過第三方進行租賃業務。
這里再分享一下諾基亞OZO在實踐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也許這些問題是未來諾基亞OZO升級軟件或硬件的方向:
首先,實時全景預覽有3秒+的延遲,會影響到導演對表演的即時判斷。
其次,機身略重,如果掛飛行器需八軸穩定。
另外,機身尾部有盲區,需要在安全距離外才能獲得更好影像。
還有一點就是后期硬件性能需求高,OZO自帶拼接合成算法消耗時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