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爭霸2:自由之翼官方天梯地圖大幅更新
Blizzard 周一宣布,旗下即時策略游戲《星際爭霸2:自由之翼》大幅更新地圖,當玩家登入游戲后,地圖將會自動透過Battle.net 更新。
Blizzard 表示,研發團隊計畫在未來數周內持續在官方天梯加入新地圖,包括一張玩家制作的1v1 地圖。以下為官方針對官方天梯地圖更新的說明:
針對1對1地圖所做出的變更
●保留的1對1地圖:
(2)廢物處理站
(2)薩爾納加洞穴
(4)第四象限
(4)大都會
●移除的1對1地圖:
(2人地圖)極熱沙漠:總體來說,我們想要減少快攻地圖的數量,極熱沙漠是其中之一。此外,在這張地圖中只消破壞巖石便可直攻主基地的這個因素,造成了游戲的嚴重缺陷。利用人海戰術,例如傾巢發動蟑螂/蟲族的加速升級,以4個空間之門進行速攻,甚至是以大量的陸戰隊/掠奪者加上戰斗藥劑推進,這樣的戰術來破壞巖石的比例實在太高了,所以我們決定把這張地圖從天梯中移除。
(2人地圖)叢林盆地:由于叢林盆地有幾個特點,讓人類種族在這張地圖里有非常強的優勢,所以我們決定也把這張地圖從天梯中移除。面臨的問題如下:人類有可能會將攻城坦克放置在對手基地的正下方,以騷擾其自然分礦區并同時防止對手的部隊離開基地。地圖上有太多扼制點,讓蟲族很難與陸戰隊、掠奪者或攻城坦克所組成部隊進行沖突戰。除了人類以外,其他種族很難取得第二個分礦區。從主基地往下斜坡的高地地形也有問題。在此高地處或稍低區域部署單位均會成為過于強大的火力,尤其是對使用攻城坦克的人類而言。
(2人地圖)戰爭平原:再次重申,我們想要減少快攻地圖的數量,而戰爭平原是地圖中最適合快攻也是我們決定要刪除的地圖之一。并不是我們不喜歡快攻地圖,而是在第一季中,我們發現了2人快攻地圖相較于4人快攻地圖,比較會偏向一面倒的情況。針對天梯地圖所作出的變更,我們只會保留可進行快攻的4人地圖。
(4人地圖)失落神廟:失落神廟的問題在于若有一方控制了中央的監視塔,這樣會造成沒有其他的地面路線可以繞到另外半邊的地圖,代表游戲很容易就會會進入僵局,因為雙方會各自占據半邊的地圖。角落的小島也可能會造成問題,因為對三個種族來說都很難進攻。我們發現,當玩家在占據了一、兩個這些小島之后,很有可能會導致游戲拖延過久。這在某些對戰的情況下也會產生問題,因為這些分礦區幾乎都不會受到攻擊,而這并不是我們所期待的。這些天然分礦區的扼制點都過于狹窄,只需利用幾個建筑就可以堵死。
(4人地圖)夏庫拉斯高原:我們移除這張地圖是基于一個與上述問題有點不同的原因。這張地圖本身并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我們認為這張地圖所包含的有趣特點并不夠多。太容易就可以取得天然分礦區并做好防守,而且在僅有的2種攻擊路線之中,只有其中一種會較常被使用到,另外也很難對主基地進行騷擾。為了注入一些有趣的新元素,我們將會用新的地圖來取代這張過于平淡的地圖。
●新增的1對1地圖:
(4人地圖)蠻荒峽谷

蠻荒峽谷地圖中第一個分礦區的設計與主基地有些相似。所以剛開始玩這張地圖的時候,應該能輕易地熟悉上手,另外在游戲初期應該不會出現太多會造成威脅或困難的稀奇古怪戰術。不過,第二個分礦區則坐落在一個高地上,并且可通過兩個斜坡進出,也就是說,這個地點非常容易被騷擾。此外,中央區域有2個監視塔和2個高產量分礦區,因此很難面面兼顧;在有些對戰中,致勝的關鍵可能就取決于能夠守住中央的分礦區多久。
(4人地圖)熔渣之坑

大都會是各種技術級別的玩家最喜歡的兩張地圖之一。為此我們決定要推出一張非常類似的地圖,但略微著重宏控的技巧。我們移除了一張平淡無奇的宏控地圖夏庫拉斯高原,并用熔渣之坑來取而代之。這張地圖的主要特點在于擁有位處低洼地區的高產量分礦區、2條可用來部署單位的灌木叢區、以及位處低洼地區且可用來監控該地區中央所有動向的監視塔。
(4人地圖)破碎神廟

破碎神廟可以說是新版的失落神廟,但是平衡性更佳。
(4人地圖)失落神廟中所發現的問題在這張地圖已經獲得改善:更遼闊的中央地區。監視塔變得只能監控地圖中央地區。這樣一來就能偷偷地派出單位繞過地圖中央的邊角處而不被監視塔待命的單位偵測到。設有可透過擊碎可破壞的巖石通往小島的設計。這樣可打開另外一個攻擊路線,并降低小島造成僵局的機率。在分礦區旁邊設有更大的扼制點。
(4人地圖)鈦風之巔

這張地圖有許多之前的地圖所擁有的有趣特點。這張地圖中,可破壞的巖石的擺設位置與廢物處理站中可破壞的巖石所放置的位置相似,用以減少垂直向起始位置的快攻距離。地圖的中央則有2個監察塔和主要攻擊路徑,與夏庫拉斯高原里的設計相同,而第二個分礦區的特色則與薩爾納加洞穴的第二個分礦區雷同。即便這是一個全新的地圖,玩家還是能把之前用在其他地圖上的一些戰術套用到這張地圖上,說不定還能將其結合,發展出一套適合用于這張全新地圖上的獨特玩法。
本文導航
- 第1頁: 首頁
- 第2頁: 針對2對2地圖所做出的變更
- 第3頁: 針對3對3地圖所做出的變更
查看所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