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家AR眼鏡公司獲得了一輪新的融資,感興趣的可以來這里了解一下。
AR硬件創業公司影創科技獲得8000萬元的A輪融資,本輪投資由達晨創投領投,此前的資方知初和朗瑪峰都有跟投。
早在2016年7月底的Chinajoy上,影創科技便向黑匣透露了A輪融資的進展,當時與資方溝通的額度在5000萬元左右。
時隔近一年,4月20日,影創科技對黑匣表示,公司已經敲定融資,確定金額為8000萬元。
以下為36Kr的相關報道:
孫立表示,他們此次能夠獲得比較好的融資進展,除了由于較好的AR眼鏡量產能力,還因為他們在一些關鍵技術上表現出的創造力。
一直以來,AR眼鏡的光學引擎既是這類設備開發上的難點,也直接影響了產品的量產能力和成本控制。
據孫立介紹,微軟Hololens的光學引擎采用了全息光柵的方案,在量產化方面有較高的難度;Lumus的方案盡管材質造價可以降低,但需要人工進行貼片,就額外造成了成本的上升。
影創科技采用的自由曲面方案,也是業界不少同行認為在量產潛力方面更大的一種方案。他們去年發布并主力推動的產品Halo mini約在2016年年底開始出貨。
統計至今年3月底,共出貨了一千臺,從4月開始,也將達成每月一千臺的產能,全年預計銷量可以達到一萬臺。
另外,孫立還展示了他們開發的光場芯片技術。影創的技術不同于Magic Leap所做的光場顯示那個廣為人知的光纖內窺鏡方案,而是自建了一套導光方式的微投影屏幕。
屏幕含有雙折射晶體材料制成的,可通過電壓調節光柵常數的額外一層結構,通過這樣的方式做出能夠使人眼在觀察AR畫面時自然變焦的光場效果。
據孫立介紹,他們并不是必須用光場素材才能展示這樣的效果,而是在原有畫面的基礎上加入可以變焦的深度信息,這樣即可實現較小數據量的占用。
但是目前影創的這個技術也并沒有完全做成熟,目前他們只能實現單色光的光場顯示效果。
未來他們計劃做出彩色顯示。這件事情最主要的難度就是屏幕系統的架構以及識別深度的算法。
影創還在目前的攝像頭體系內開發了一塊計算芯片,可以將鏡頭傳回的圖形信息先進行一步優化處理,然后將壓縮后的純數據信息傳輸給移動端CPU。
這樣的做法除了減輕移動端計算的壓力,直觀表現出來就是有效減少了AR畫面的延遲。
據孫立介紹,目前各類通過手機攝像頭做AR的方案,都會存在動作與圖像肉眼可見的延遲,約為20-30毫秒。
而其中在硬件層面上的就具備上述的改造空間。目前影創可以將延遲控制在16毫秒。
上述的各類技術積累,孫立表示按照他們的開發進度和產品迭代進度,基本會在2019年得以實現。
今年5月份,影創還會推出2款新產品,其中一款頭盔式的AR設備,視場角可以達到90度;另外一款眼鏡式的設備,視場角可以達到60度。
影創所展示的是一個很典型的“硬件+平臺”的發展思路。孫立表示,他們目前的出貨,B端客戶和開發者基本是五五開的比例。
所以影創在其中會幫助開發者對接很多行業應用的需求,而不會自己來承接,放棄做內容。
他們目前與400多家開發者有類似的合作。而在B端客戶方面,孫立將其歸納為五類,包括學校、設備維修、展示、物流以及軍警等各類單位。
其中從他們目前的市場效果來看,學校采購是占有的銷量比例最大。另外就是,在量產能力率先做出效果的這一階段,他們也會做一些ODM的事情。
從孫立的介紹中,我們也感受到了影創與去年在產品策略方面的變化。
孫立自己也表示,他們目前也會將主要產品方向放在了B端,C端預計也得兩年左右的時間才會起來。最主要的限制因素還是產品功能性的打造上。
當前的類似Google Glass形態的產品,功能性較弱,難以形成剛需,但價位又比手環類的穿戴設備高出太多,很難形成較大的消費級市場。
而想要打造功能較為成熟的,堪比手機類的產品,那么在重量在100克,功耗達到現在的四分之一。
計算性能在梟龍821水準,以及FOV達到60度等等方面發展成熟,大約都得需要兩年左右的發展時間。